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大宋忠臣文 宋末元初 · 郑思肖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三九、心史·杂文
大宋三百二十有二年,德祐七载,岁在辛巳十二月乙巳朔,越十有八日己酉,德祐孤臣郑思肖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致祷于大宋忠义死节之臣丞相文公(公讳天祥。)丞相陆公(公讳秀夫。)参政李公(公讳庭芝。)参政陈公(公讳文龙。)参政单公(公讳公选。)、嗣秀王赵公(公讳与檡。)制置李公(公讳芾。)经略马公、(公讳暨。)察使姜公(公讳才。)、太守赵公(公讳淮。)、权守赵公(公讳卯发。)通守(公讳椅。)都统王公、(公讳安节。)知县阮公(公讳正己。),曰:于戏于戏!
伟哉伟哉!
郡国数百,偻指人才。
惟我数公,秉心不回。
宁受极痛,不敢犯义。
大勇无死,与天吐气。
神照八极,福被万世。
凛乎英风,浩浩无穷。
如水在地,如日行空。
无所不及,有祷必从。
国运未亨,深抱不平。
饮恨结石,当胸而横。
欲吐莫吐,哑目茕茕。
愿公鼓灵,助之以神。
各率厉鬼,千万亿兵。
风声鹤唳,草木人形。
阴以相之,克壮兹行。
一战万胜,覆载清宁
庶几斯民,不盲其生。
此第一义,唯神其听。
仰空而恸,愿鉴血忱。
尚飨!
张户侍(一) 宋 · 傅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二二、《永乐大典》卷七三○四
趣承天诏,还贰地官
虽佐王专五教之敷,人由求旧;
而去国未十旬之久,命则维新。
共惟某官精神照玉垒之巅,家世震冰天之外。
维先忠献,为国耆英。
既已翊皇家成再造之基,又将指中原为长驰之计。
大功未就,泪常满于英雄之襟;
象贤复兴,天实扶于忠义之胄。
自升华于禁路,属贰事于思陵
藏上汉之衣冠,莫重桥山之役;
下从天之斧钺,暂勤禹甸之临。
迄柏寝之崇成,新枫宸之永慕。
国无烦费,民不驿骚。
宣室召还,褒赏诞扬于紫綍;
明光入侍,高华仍复于青毡。
宿望愈隆,师言允穆。
某久依巨芘,耸听除音,想经画邦储,卑末世管、之术;
定恢崇相业,媲本朝韩、吕之家。
抃诵之深,编摩莫究。
张户侍(二) 宋 · 傅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二二、《永乐大典》卷七三○四
光奉恩纶,入持从橐。
论思献纳,上裨旒冕之聪明;
本末源流,外总国家之调度。
训词优渥,班列光华。
共惟某官精神照玉垒之巅,家世震龙荒之外。
想阴阳二气,暂停于几百年之中;
于勋德一门,复钟此千万人之杰。
贤声不隔,天意可知。
京邑之浩穰,凛闻风采;
跨江海之汹涌,远著威名。
每窃聆四方󲦤绅之言,谓岂止明时方面之用。
召节果趋于宣室,清光密侍于甘泉。
当九重慨念于舆图,藉长材益充于邦计。
积缣而易胡人之首,既仰赞于宏谟;
举手而援中原之民,抑追成于先意。
自昔功名之际会,多迫岁月之衰迟。
惟公盛年,膺时殊奖。
必不负平生之蕴,将尽行畴昔之言。
聿振家声,收还世职。
某滥兹假守,遂阻趋风。
念昔先兄,受知前列,于门墙虽无一日之雅,而契义盖有百年之深。
闻此诏除,慨然感叹。
谓紫岩抱经纶之志而未究,谓南轩蕴正大之学而未施。
其在兹乎,有以满国人之厚望;
所以贺者,敢独陈天下之公言。
申创置慈幼庄状嘉定十年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一、《景定建康志》卷二三
切见建康府去年饥歉之后,民食日艰,生子之家,多是无力养育,因以遗弃道路,或致转死沟壑,殊可矜悯。
照得在国法,诸灾伤遗弃小儿,官司给钱雇人乳养,以卖户绝田宅钱充,而措置一事合隶常平
江东提举司建康隔远,奉行难于遍及,申请待报,必是稽违,恐失朝廷幼幼之意。
德秀今量度事宜,将本司拘到诸州县没官田产,措置召人租佃,立为一庄,专以慈幼为名,计其岁入,委官掌管,月支钱米,雇人乳养。
凡有遗弃小儿,即时责邻保勘会,见得遗弃分明,再行委官审实附籍,给历头与收养之家,每月支钱壹贯文、米陆斗,至五岁止。
其无人收养者,所属官司召募有乳妇人寄养,月给一同,至七岁止。
其欲以为己子或有人转觅者,听从其便,仍从官司给据。
其抱养之初,襁褓未备,则以钱两贯文给之。
其病患者听自陈,给与药费,死亡者支钱二十贯文,即时除籍。
或丰年遗弃稀少,支用有馀,则储蓄以备荒岁赈给。
今已差委官吏措置租佃,开立条约,关防伪冒,颇为详密。
深恐日后官吏或移为他用,有失今来创立慈幼庄本意,实为可惜,今将本司见管没官田产开具下项:上元县管下僧智彬田地计六百九十六亩三角二十六步,伍用贤、朱五四田坟二十六亩三十五步半;
溧阳县管下僧德勤田地二百五十五亩一角二十七步,郎学谕田地三百五十亩二十步。
伏乞劄下本司照会,容勒碑纪载,永永遵守。
其于推广朝廷幼幼之仁,不为无补。
伏候指挥
改除潼川运判辞庙祝文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二、《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九八
某顷被误旨,尝以司臬兼摄漕引,才谫能薄,不堪共二,乃叨申命,即俾为真,廪乎未知攸济。
既即宪治,亟祗成命,将以诘朝往庀厥司。
神照知,罔有遐迩,尚终相之。
首楞严经义海序乾道元年 南宋 · 释咸辉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
《首楞严经》,如来世尊最后垂范也。
鞠其指归,在乎「徵心」、「辨见」两门。
辨见,则恐人认妄觉所明,便同吾不见处之真见。
徵心,则使渠离前尘影事,见自己性觉妙明之本心。
悟此心而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
得真见而父母生身犹彼十方虚空吹一微尘。
尘物直下两忘,心境自然双泯。
无上宝觉,圆明真净,在于是矣。
隋智者大师西竺有性宗楞严,昼夜西向作礼,遂宗法华作止观。
止观即此经中妙奢摩他毗婆舍那一义耳。
此经旨趣渊赜,不可名言,故云此法亦缘。
非得法性,又云如何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
皆是离于见闻觉知,绝乎修證行解。
逮文殊禀命,料拣圆通,则曰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信知此法还假闻思,修三慧,相须而作,庶几尽證反闻自闻之道。
善哉,微尘诸佛,涅槃妙门,在明悟而已矣。
余初读《楞严》,即依月禅师标指,及得长水义疏,则知月亦师长水也。
长水亲蒙记莂,荷负教乘,发扬无上顶法妙旨,悲愿宏广,悟解详明,学海澜翻,锋词辨利,大文七科,括尽《楞严》大要。
随文疏决,真俗镕融,会色归空,教兼圆顿。
俾学者即疏證经,如得门而入屋,不遭枝岐,达佛知见。
月公依长水义疏,标指要义,宗眼明白,见彻法源,直截撷掇,不务名相,皆前辈禅讲中圭璋也。
小子修习既久,取疏义标指,科行线路,合经而集之,兼采吴兴岳师集解,名曰《楞严义海》。
经传震旦,将五百年,义海中诸圣师师承不同,或各以智證,递递铨衡
以事相观之,互有得失;
以理性质之,正是相与抑扬圣教,洗荡物情。
华严文殊问明,涅槃纯陀答难,皆此意也。
余乃宗徒,而于此二初无适莫,故综而收之。
恭请姑苏神照讲师较證其文,照师著语发明处凡数段,谓「姑苏曰」者是也。
总三十万言,分三十卷,手自书写,入版流通,聊以弊文记其缘起云尔。
时钜宋乾道乙酉福唐灵凤兰若禀释迦遗教比丘咸辉谨序。
按:《首楞严经义海》卷首,日本弘教书院大藏经吕字号第四册。又见《大佛顶首楞严经解蒙钞》(续藏经第一编第二十一套第五册)。
首楞严经义海后序 宋 · 释智彬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
清净海眼,照映千门;
莲华王,开敷万行。
销庆喜之爱习,获本妙心;
荡满慈之疑情,入如来藏。
星罗众义,月满一乘,乃大觉能仁;
最后垂范,三观妙门,入如来性海。
谓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也,然与圆觉三观静、幻、寂者,名同义异;
涅槃三相定、慧、舍者,名异义同。
今经正显心见性也。
二十五圣皆于此三单复圆修。
达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玄沙地藏,清凉法眼,琅琊广照,皆得斯经深妙,大畅宗风,禅教同归,定慧齐运,其惟此经焉。
大唐悫法师精炼十载,梦文殊乘狻猊入口,首解此经,目为《玄赞》。
巨宋长水法师琅琊广照,言下大悟,遂依贤首五教起信,五重而释。
通之教彻,终顿圆融。
法穷一心,玄极《华严》、《圆觉》、《楞严》、《起信》,一真法界,常住真心,一以贯之者也。
泐潭月禅师亦见琅琊,妙悟心宗,观长水《义疏文广略》,其要义名曰《标指》。
净觉法师笔削诸疏,目为《集解》,私有助释之文,符会宗教焉。
福唐禅人辉公书记,遍观众解,集成《义海》三十卷。
智彬嘉其运心广大,因为较證其文,序诸简末。
时乾道三祀孟冬既望平江府前住松江严教院传贤首祖教神照大师智彬于重玄古刹书。
按:《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丛钞》,续藏经第一编第二一套第五册。